古人說: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家風,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可能各有體會,那我家的家風是什么樣的呢?是“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”還是“宜未雨而綢繆,毋臨渴而掘井”,這些好像都不是。我一個普通家庭,并非書香門第之家也非達官顯貴之后,顯然是提煉不出如此精辟入里的“家風”的。我想,所謂的家風,并不是什么高山仰止的存在,它應當是一個人對于生活態(tài)度的縮寫,是父母、長輩為人處事對家庭的影響和傳承。在我的印象里,父母并沒有明確告訴過我,我們家的家風是什么,但是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中我卻能深深體會得到,我家的愛國和節(jié)儉之風。
我家的愛國之風。說起愛國,你會想到什么?是威武雄壯的《義勇軍進行曲》還是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,或者是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”的壯懷激烈。對于我來說,最先想到的是一場“秋收”。2009年的秋天,時值國慶節(jié)放假回家,9月30日剛進家門,父親便宣布了從明天起開始收玉米的“噩耗”。對于我來說收玉米也算是每年的必選科目了,但沒想到來的這么突然。第二天早早起床,為了不被太陽曬黑,不被玉米桿劃傷,我從頭到腳全副武裝,就在我準備和玉米大戰(zhàn)一場時,父親突然說“早上先不收了,全家看電視”?!翱措娨暋??母親反問到“正是農忙時候不想著多干點活還有心思看電視”?全家人沉默片刻后父親說“今天有閱兵,看完閱兵再收也不遲”。母親聽后,雖然心里仍有不滿,但還是卸下了身上的“裝備”。早上9點,電視直播已然開始了,當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宣布閱兵開始后,全家人聚精會神地注視著電視上的畫面。當各受閱部隊走過天安門時,干凈、整齊、英姿颯爽是父親說的最多的詞。當各裝備方隊走來,這時不光電視里有解說,我們家也有一位解說,雖然好多解說并不準確,但是并不影響全家人的熱情。這導彈是專門打航母的,這導彈可以攜帶核彈頭,這導彈可以直接打到任何地方去。在父親非常不專業(yè)的解說下我們看完了當天的閱兵。我看到父親臉上洋溢著的是激動,是高興,更是興奮,他以他最質樸的感情熱愛著這個國家。那一刻我體會到,國家的興衰榮辱從來未像今天這樣與我們每個人緊密相連,中國有成千上億個普通家庭,但是這成千上億個普通家庭卻只有一個中國,如此可愛的中國,我們更應當用心來愛護。
如今距離當年那場“秋收”已過去很多年,但是每次回想起來總是記憶猶新,讓人難以忘懷。
我家的節(jié)儉之風。隨著經濟發(fā)展,國家富強,人民的物質生活也越來越豐富,可供選擇的物品也越來越多,吃穿住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,但在我家是一粒糧食也不能浪費的。記得有一次和父親去參加一個親戚的婚禮,宴席很豐盛,在席間大家推杯換盞你來我往好不熱鬧,臨近結束,桌上還有好多飯菜未動,看著的確浪費,但是由于自尊心作祟,礙于面子鮮有人打包。就在我準備起身離席的時候,父親從身上掏出了他似乎早已備好的塑料袋,只見他仔細地將那些尚未動筷的食物撥進袋子,頓時我覺得周圍有一萬雙眼睛在盯著我看,我羞愧地低下頭,在我內心不斷祈禱趕快結束時父親起身了,帶著他的“戰(zhàn)利品”和我走出酒店,與主家一一告別,讓我更覺狼狽不堪。在回家的路上,我一言未發(fā),父親似乎察覺到了什么,我看他好幾次欲言又止?;氐郊依铮赣H詢問婚禮如何,父親夸夸其談稱贊婚禮辦得如何熱鬧、如何得體,此時我來了一句:你要是不拿那些剩菜剩飯就更好了。頓時空氣凝固了,沉默良久我自行回到房間,自此再也沒有和父親共同出席過宴會。但是父親也并未理會我的“抗爭”,每次都會有“戰(zhàn)利品”帶回。父親的口頭禪是,你沒經歷過那個年代,要是把你擱到那些年,這些你都要搶著吃。父親說的“那個年代”是指“三年自然災害”,對我來說“三年自然災害”不過是歷史書上的幾個字而已,根本沒有切身體會過,但是對于父親那代人來說,“那個年代”就意味著饑餓、恐懼甚至生命。多年以后看到一部叫《一九四二》的電影,其中易子而食的情節(jié)讓我感觸很深,聽到那首《父親寫的散文詩》更是讓我潸然淚下。
現(xiàn)在早已不是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了,但是父親依然用他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他認為正確的事。
愛國、節(jié)儉!父親從未明確告誡我應當怎樣做,但他卻用他的言行深刻地教導著我。這應當就是我家的家風吧,它平淡如水,它歷久彌堅,它伴我走過春夏,又走過秋冬。